PG·中国(官方网站)-官方定制电子平台

揭秘!Empower如何通过IVR+硅电容改写AI供电规则?

作者: 李保力  日期:2025-08-20 10:20:03  点击数:

  “两年前第一次听到IVR的概念时,我大为震惊,它可以说打开了我的想象空间,颠覆了我的认知。”在电源行业深耕了十年的Empower Semiconductor(以下简称Empower)中国区技术负责人符再兴这样描述他与Empower核心技术的相遇。

  但这份震撼的源头,在Empower全球副总裁冯波看来,源于一个更深刻的行业现实:AI算力爆炸正将能源效率逼向临界点——当单颗芯片电流突破千安级,传统电源12毫米的供电路径损耗72瓦功率,500纳秒响应延迟迫使新品降频自保,电源,这个曾经的幕后角色,已成为影响AI进化速度的瓶颈。

  Empower Semiconductor,诞生于硅谷,由一群平均拥有25年以上模拟IC设计经验的“电源老兵”创立。他们的目标直指AI算力爆发的核心矛盾:如何为吞噬数千安电流的芯片高效供电?

  传统的电源架构在百安时代尚可应付,但当电流跃升至千安、万安级别,路径损耗和瞬态响应滞后就成为了无法承受之重,严重制约了芯片性能的释放和系统效能的提升。

  在这样的困局下,Empower推出IVR(集成电压稳压器)与硅电容的集成技术方案。

揭秘!Empower如何通过IVR+硅电容改写AI供电规则?(图1)

  Empower的颠覆性方案,本质是将传统分立电源系统重构为芯片级双核架构。一方面,IVR(集成电压稳压器)通过FinFET工艺实现百MHz级高频开关,将数十个分立元件集成至单颗IC,使PCB面积缩减并实现纳秒级瞬态响应;另一方面,硅电容采用半导体光刻技术制造,以pH级等效电感和零偏置衰减特性,在百MHz频段提供纯净滤波保障。

  二者的协同如同“超高速水泵+纳米级净水器”:IVR以千倍提速精准调控电压,硅电容则消除高频噪声,共同解决千安级电流下的路径损耗与电压跌落难题。

揭秘!Empower如何通过IVR+硅电容改写AI供电规则?(图2)

  将电源系统压缩至芯片级的构想,团队经历十年攻坚,过程中亦是困难重重。实现芯片级供电,团队跨越了三重技术难关。

  首先是突破高频开关损耗壁垒,传统电源工作在数百KHz频率,而IVR需要提升至百KHz级别。团队则创新性地应用FinFET工艺到功率器件,历经多年的研发和多次的失败,最终通过专利FinFAST技术实现百MHz开关频率下的高效转换。接着再克服纳秒级精密控制难题,由于传统采样技术在高频段完全失效,而团队开发出独特控制算法,在纳秒级完成千安电流的精准采样,其精密相当于用毛笔在指甲盖上临摹《清明上河图》。最后,依托硅电容革命,团队以pH级超低等效电感破解高频滤波,使纹波电压稳定在10mV以下。

揭秘!Empower如何通过IVR+硅电容改写AI供电规则?(图3)

  顶尖人才密度:创始团队人均25年模拟IC设计经验,半数成员参与过英特尔/TI的里程碑式电源项目。他们将处理器级的FinFET工艺创造性迁移至功率器件,这种跨界技术基因是FinFAST专利诞生的土壤。

  极致创新文化:企业倡导的“成功属于团队,失败也不会归咎在某一个人”机制,使团队能承受十年试错。长期主义的坚守,让纳秒级千安电流采样等技术最终落地。

  生态级产品思维:Empower提早布局硅电容技术,并非单纯追求器件性能,而是预见到IVR需要配套pH级ESL滤波方案。这种以系统效能为终局的思维,使其方案能直接嵌入巨头的全栈供电链路,形成“IVR定义供电标准,硅电容守护信号完整性”的生态闭环。

揭秘!Empower如何通过IVR+硅电容改写AI供电规则?(图4)

  这场供电革命正推动硬件生态重构。设计解放方面 ,即贴即用的IVR方案让工程师摆脱复杂的电源设计;空间革命释放的PCB区域可增配关键元器件;封装进化领域,随着英特尔等巨头突破3D封装散热瓶颈,IVR与算力芯片的荣合已经显现曙光。

  同时产业协同效应同样显著,Empower与Marvell共建从AC输入到芯片供电的全栈方案,在中国市场,本土团队加速研发与供应链建设,推动IVR-PLUS国产化进程。正如冯波强调的开放战略:真正的壁垒不是封闭,而是持续创新的速度。

  当指甲盖大小的IVR承载千安电流,其颠覆性远超技术参数本身。Empower的实践更揭示:在算力爆炸时代,真正的创新从不在聚光灯下诞生,而是在最基础的能源命题中破土。正如中国团队推动IVR-PLUS国产化的速度所证:打破供电瓶颈之日,即是算力自由之时。

  Empower全球副总裁冯波:Empower Semiconductor的成立是为了解决数据密集型应用的电源交付中的基本问题,给AI,数据中心等有密集算力需求的系统供电赋能。

  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PG电子如何选择亚州硅谷,由一支经验丰富的电源专家和高管团队领导。技术团队人均25年以上的模拟IC设计经验,拥有100多项先进的国际专利。

  Empower Semiconductor中国区成立于2023年,团队具有丰富的市场和应用经验,并致力于立足中国本土,推动中国本土研发团队和供应链的建设,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。

  冯波: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板块:一是IVR-Integrated Voltage Regulator(集成式的稳压器)。Empower Semiconductor的获得专利的IVR技术通过使用单个IC来提高效率,并减少PCB面积10倍,从而消除了数十个分立组件,结果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简单性,速度,准确性和无分立组件的电源;

  再就是E-cap Silicon Capacitor (硅电容): 迄今为止性能最高,尺寸最小和可配置最多的电容器技术平台。EmpowerE-CAP™是电容器行业的革命性新产品,是一种性能卓越的电容器,远远超过了之前在行业领先的多层陶瓷电容器(MLCC)。E-CAP™技术具有出色的稳定性,不会降低DC或AC偏置,不会降低温度,并且不会产生明显的老化影响。结合超低ESL(1pH),E-CAP™为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高度简化和可靠的解决方案。这种高度差异化的高性能技术可提供高达40µF的容值配置。

  充电头网:Empower提出“IVR+硅电容是AI时代最理想电源方案”,这里面的核心依据是什么?

  Empower中国区技术负责人符再兴:核心依据来自于IVR和硅电容的硬核技术对配电网络性能的大幅提升。要说清楚这个问题,首先得知道在AI时代传统的配电方案遇到了什么问题。

  其实问题很简单,就是AI时代芯片性能越来越强,所消耗的电流也越来越大,电流已经从百安培来到几千安培的级别了,这给传统的PDN带来了巨大挑战。传统的电源方案,DCDC开关频率很低,所以个头很大,只能放置在离SOC比较远的地方,这就会导致路径上存在一定的阻抗。电流小的时候,这点阻抗带来的损耗还能接受,但当电流去到千安、万安级后,这个损耗就是系统不能承受之重了。

  就好比运鲜果,自己买一车鲜果回家吃,运输过程中坏了一点也没关系,大家都能接受,但如果大企业海量采购鲜果,我们就必须控制好每车的损耗,否则那么多车加起来,损耗巨大,利润空间都被运损占了。

  由此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DCDC的带宽不够,导致瞬态响应不够。这也是SOC因为性能大幅引发的。与传统运营商不同,数据中心经常要处理突发请求,SOC不停在空满载间来回切换,导致瞬态电流跳变高达千安,而跳变时间只有几十纳秒。由于DCDC离SOC比较远,路径上存在较大的ESL,ESL抑制电流突变,这刚好与系统的需求相悖,就会导致电源的电无法及时送达负载处。还是以刚运送时令水果为例,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时,如果你只有一台车往返运输,显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,等运完时估计果子都烂了,也就卖不出去了。那怎么办?只能多派车运送,多派车就是我们说的加大系统带宽。而IVR和硅电容都因为高频特性好,天生就尺寸小、带宽高,在解决了带宽这个运力问题后,还能靠近负载,也就是将种植园种在市场附近,自然能完美解决AI时代面临的电源问题,所以我们说IVR和硅电容是AI时代最理想的电源方案。

  充电头网:作为全球首家量产大电流IVR,企业是如何定义“大电流”这个概念的?这对AI硬件(如GPU/TPU)有何颠覆性价值?

  符再兴:马斯克说过,Anyway, theyre running out of transformers to run transformers.在数据密集时代,不断增大的功率需求对电源设计提出了空前的挑战。而我们的IVR方案可以覆盖单路从100A到三万安的场景,这个电流应该够大吧?不过也不光大电流,百来安的电流也能搞定。至于带来的价值,就像我们刚刚提的,首先是解决了AI时代面临的路径损耗大及瞬态传输受阻的两个问题。其次PG电子如何选择我们通过IVR的高频特性,使电源的集成度达到了业界最高的水平,我们的单芯片封装内包含了电源的所有功能模块,真正实现了即贴即用,让电源设计更简单,关键是尺寸还很小。

  充电头网:与传统电源方案相比,Empower的IVR技术实现“零分立元件、10倍面积缩减”的关键突破点在哪?

  符再兴:把开关频率提高百倍阻力重重,我们公司也花了十年时间摸索。IVR能实现是多方面技术突破的结果,主要包括高频下的控制技术、高频功率器件、高频的磁材和电容等,这一系列技术的突破才使IVR成为可能。通过专利的FinFAST技术,我们将用于高性能计算的FinFET技术创造性的用于功率处理上,使开关频率提高百倍情况下效率无明显下降,这是IVR的基石。同时通过独特的控制技术,我们实现了超高频、大电流下的稳定采样,实现了精彩且快速的控制。同时得益于硅电容和高频电感技术,我们在百兆频率下仍能有效滤波,在实现超低纹波的同时,效率保持不变。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正是这十年通过对各难点的追个击破,我们才有机会实现零分立元件、10倍面积缩减。

  充电头网:IVR的高带宽如何为AI芯片节省50%能耗?可以用实际场景来进行简单说明吗?

  符再兴:以0.8V/750A的SOC应用为例,也就是600W负载。这是传统方案的损耗情况,可以看到从48V输入到SOC的BGA位置,总损耗高达145W,也就是说输入功率为745W。可以看到有一半的损耗分布在PCB上,也就是我们之前提过的路径损耗。如果换成我们的IVR方案,从48V输入到SOC的BGA位置,总损耗将减少至95W,降幅达50W。降幅的来源主要得益于IVR的小尺寸及高带宽特性,使IVR能直接放置在负载下面,这样路径损耗从72W降至14W。同时又得益于高带宽优势,IVR方案下芯片面对瞬态时电压跌落也会大幅缩小。在设计优化的情况下,IVR方案有望将跌幅降低50mV,这就意味着芯片的工作电压可以有机会下调50mV,也即载荷降低35W。在这种情况下,使用IVR方案的输入总功率是660W。可以看到损耗降了不止一半呢。

  符再兴: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很久。硅电容与MLCC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,仍然符合初中物理对电容的定义,也就是将正负极材料面对面放置但不短路,形成电容。但我们知道硅电容的ESL只有MLCC的百分之一甚至更低,所以说硅电容特别适合高频滤波或者说优化PDN的高频阻抗,使芯片的电源更稳定、更干净。

  那到底是什么让硅电容拥有这么好的高频特性呢?我思考的答案是工艺的提升。众所周知,ESL与路径的长短、粗线相关。所以如果能缩小电容器内电流的等效路径长度,那ESL一定就能显著缩小。那如何缩小等效路径长度呢,自然是采用更先进的工艺加工。譬如铝电解电容,个头大,工艺相对来讲比较粗糙,处理的都是毫米级的工艺,电容直径最小也在几毫米,自然ESL很大。从铝电解到MLCC,工艺精度提升了,我们感知的尺寸也开始用微米描述了,尺寸比铝电解大幅减小,因此正负电极到电容端子路径变短了,ESL自然大幅缩小。硅电容相比MLCC,工艺精度再次大幅提升,硅电容采用纳米级的光刻工艺,电极到端子的等效路径也达到了纳米级,因此能实现pH级的ESL。当然,硅电容所用的介电材料也有别于MLCC,使硅电容具有更稳定而不受电压、温度等影响的容值。这些很重要,但硅电容给业界带来的最大惊喜我认为还是ESL、ESR的大幅降低,使硅电容更接近理想电容器。

  符再兴:我们知道IVR的工作频率在百来兆,而大部分MLCC的谐振频率只有几兆,或者十几兆,频率再高时,MLCC已经表现为电感了。DCDC的输出通常采用LC滤波。如果在目标频率下,C变成了L,又如何能有效滤波,抑制电源噪声呢?所以我们综合考量下来,只有硅电容能满足IVR的需求。

  充电头网:IVR和硅电容直接集成到SoC封装内的价值,目前存在哪些阻碍?

  符再兴:将电源集成进封装是这几年先进封装领域的热点,包括台积电、英特尔等业界巨头都在研究。英特尔在几年前曾推出过他们的FIVR,也就是将IVR至于他们的CPU内。采用FIVR后,系统设计据说大幅降低,因为电源变得太简单了。但英特尔后面又暂缓了他们的FIVR技术,具体有哪些原因我们不得而知,但听说散热是其中一方面原因。我们的很多客户几年前也评估过将我们的IVR集成到SOC封装内,但散热也是一大阻碍。好在这几年在各大巨头的攻坚克难之下,有了很多创新的散热方案提出,我相信不久我们就能看到IVR再进到封装内。

  充电头网:Empower为何能率先突破IVR量产难题?可以分享一个技术攻坚的关键故事吗?

  冯波:首先,做出一款卓越的产品就需要一个卓越的团队,最卓越的人才。Empower对于人才的追求永远是不遗余力的,因为在芯片设计的关键之处,往往靠的是天才的灵感。

  同时,在这个过程中,管理团队需要不遗余力地创造团队自由和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环境。任何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和产品,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突破的。我们的团队经历了大量的学习试错才成功量产了IVR,并且经过4年,已经将IVR成功迭代到第三代。

  充电头网:未来3年,团队计划在哪些高增长AI场景(如边缘计算/自动驾驶)优先构建技术壁垒?

  冯波:关于构建技术壁垒,其实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打破壁垒,创造合作共赢的机会。AI的场景在未来十年都是高速爆发的态势,Empower作为一家创业型公司,在这个大市场下,我们还很渺小,只有充分的跟产业链的上下游供应商通力合作,才能真正意义的上成为AI场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真正的壁垒,来自于不断创新的能力,在于不断领先行业的意识,在于打破已有成就的决心。在未来的三年,算力供电将是我们的重心,比如服务器市场,我们会着重在国内外的头部客户,并且与行业最头部的合作伙伴通力配合,完成AI电源革命的使命。

  冯波:如之前所说,我们还是一家创业型的公司,与其说布局生态,倒不如说,我们和合作伙伴如何共建生态。Empower的优势是在给芯片供电的最后一级,构建一个完整的电源生态还需要和前两级电源的供应商无间合作。比如我们在最近Marvell就公布了和Empower共同打造全集成电源解决方案的计划。我们会在未来两三年致力于和行业头部的合作伙伴,打造一系列可靠性高,能效好,设计简洁的参考设计,为客户提供强力的支持

关于作者

李保力先生是PG电子软件的高级技术顾问,拥有超过15年的电子元器件行业经验。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,专注于半导体技术和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,曾参与多个国际知名元器件厂商的合作项目。李保力对XILINX、ALTERA、MAXIM等品牌的产品特性和应用有深入了解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、高效的技术支持和行业资讯。 在PG电子软件,李保力不仅负责技术支持,还参与行业趋势分析和市场需求预测。他的文章内容基于最新市场动态,结合实际经验,旨在帮助客户快速选择适合的元器件,优化产品设计流程。李保力先生秉承“质量为本,客户至上”的理念,与客户共同推动电子产业的高效发展。

移动商城

移动商城

抖音店铺二维码

抖音店铺二维码

快手店铺二维码

快手店铺二维码

手机:孙小姐/15907552778

邮箱:rentongquan-sales@163.com

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新二社区新宝4巷3号

Copyright © 2024 PG电子软件 版权所有